设为首页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谁将执水泥业牛耳?

时间:2004-08-09 00:00:00 点击量: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初显,新一轮水泥投资热得到有效遏止。专家认为,在大型项目被叫停、缓建的大环境下,中国水泥行业将步入新一轮整合兼并期。目前,国内水泥行业群雄纷起,境外水泥公司虎视眈眈;新型PC窑发展遇坎,传统立窑根深蒂固。这样的形势使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困难加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国家控制总量的政策背景下,谁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成为水泥行业执牛耳者?

    国内群雄纷起

    中国水泥企业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同类企业数量总和,但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仅是国际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用群雄纷起来形容国内水泥业发展状况再恰当不过了。来自水泥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获得水泥生产许可证书的企业有5686家,水泥企业数量已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同类企业数量总和,但我国水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仅10万吨,只有国际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人均年产量不到500吨。目前,国内排得上号的大型水泥集团有海螺、渤海、天山、华新、中联、山水、三狮、亚泰、粤秀、塔牌等十余家。同时,还有一大批水泥企业正在竞相发展。数量众多、规模有限,国内这些水泥企业目前根本无法与世界大型水泥公司相提并论。

    水泥行业资深专家高长明说,水泥行业在2000年以来新一轮发展中,投资和产量有很大飞跃,然而企业在做大做强上"飞"得不够。水泥行业"三低"(产业集中度低、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低、散装水泥比重低)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地区甚至重新出现了小立窑的"鸡窝式"发展。

    境外公司虎视眈眈

    发达国家不断将水泥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水泥业巨头法国拉法基和瑞士Holderbank(霍尔德班克)正加紧在中国圈地。

    就在国内众多水泥企业将目标定位在夺取高产,甚至还在讨论立窑要不要淘汰的时候,境外水泥公司正不断加大在中国跑马圈地的力度。目前,已进入中国的境外水泥公司都具有较强的实力,其中尤其以法国拉法基和瑞士Holderbank最强,这两家水泥公司,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正加紧在中国圈地。日本太平洋水泥公司是最早到中国投资水泥行业的,自然也不甘落后。2003年就有消息称,该公司已开始研究向中国水泥行业投资100亿日元的可行性。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水泥公司也纷纷将生产重心移转至大陆,寻求合资办厂。例如嘉泥台湾水泥厂就将未来的目标市场锁定在内地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等地,并已成立了上海、华东、深圳、南京四个营业区。据业内专家分析,一旦国家出台允许外资公司兼并或重组中国水泥企业的政策,"狼"就真正来了。

    借整合机遇谋发展

    PC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立窑被取代是大势所趋,优质水泥缺口仍然很大。企业可通过调整结构和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谁将执水泥行业牛耳?这是有志中国水泥业的企业家们关注的问题。外有强敌,内有群雄,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么脱颖而出,要么就可能销声匿迹。庆幸的是,国外水泥公司还没有潮水般涌向中国市场,中国水泥企业仍然有机会。

    我国水泥行业的毛病之一,就是生产方式落后,立窑企业众多,在整个水泥行业中占75%的产能。水泥行业专家高长明认为,虽然现在立窑仍然是水泥生产的主流,但PC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经济可靠,立窑被取代是大势所趋。在目前的几千家立窑企业中,有700多家大中型水泥企业具备技改条件。同时,特定区域的企业具有的比较优势,也将吸引拥有先进生产模式的大型企业与其整合共同发展。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减缓,如果从2003年起开工的240条PC窑生产线全部投产,水泥行业将面临生产能力过剩,但优质水泥缺口仍然很大,这也为水泥企业调整思路,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  高长明说,大型水泥企业要抓住机遇,通过创新企业管理系统,培育企业文化和形象,充分拓展资源,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良性扩展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他认为,经过10年左右的整合,应该有几十家占总量80%以上的水泥集团公司,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最终成为市场的幸存者和获利者。

转自:《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