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水泥业宜谋定而后动

时间:2004-08-09 00:00:00 点击量: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干预下,水泥行业不少新建项目搁浅,结构调整陷入低谷,要求给行业"松绑"的呼声很高。但全国水泥情报信息网的一位负责人孙星寿告诉记者,对水泥业的宏观调控还会继续下去,水泥行业的前途在可持续发展上。

    苦涩滋味在心头

    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水泥行业一方面新建项目被叫停或缓建,另一方面行业正常发展所需资金也受到了严格限制,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水泥业遭遇闷热,陷入了欲上不能、欲罢难休的尴尬。

    孙星寿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1~5月,水泥业固定资产投资从101.4%下降到55.3%;全国水泥总产量3.4亿吨,增速明显放慢。

    水泥企业反映,由于政策的压力,大部分新项目不批了,银行贷款不放了,不仅投资得不到批准,流动资金贷款也受到影响。对水泥项目,银行、土地、环保等部门谁都躲,水泥业在感受到宏观调控遏制无序竞争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品尝到了一些部门在执行政策时"一刀切"的苦涩。

    呼声连连盼"松绑"

    据孙星寿介绍,水泥业现在是呼声连连,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呼吁水泥业改革投资体制。业内人士普遍反映,如果水泥企业的投资决策权没有得到落实,政府审批项目范围过宽,企业就难以成为真正独立的投资主体和市场主体。审批程序过于繁琐、时间过长,往往是等所有部门的批件下来后,最佳的投资机会已被错过。二是盼望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区别对待水泥行业的投资行为。业内人士认为,水泥项目应该分成三类:一是必须上的,比如对水泥业结构调整有好处的新型干法水泥,国家应该出台政策,让这类手续齐全的项目继续建设;二是对缺手续的,暂时不上,补办手续后可以上;三是只有对那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水泥项目,才应该坚决取缔。

    呼声来自于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在这轮宏观调控中受影响最大的大型水泥企业。由于扩张的步伐受到抑制,新建的项目被迫停建或缓建,许多在建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甚至成了"半截子"工程,因而大水泥企业呼声最紧。第二方面是那些想上新项目的企业和资本。第三方面是中小水泥企业,因为正常的流动资金和企业改造受到影响,因而也加入了呼吁的队伍。

    孙星寿认为,这次水泥业局部投资热的原因有:市场的拉动、民营企业的介入、技术的进步使吨水泥投资降低。如果不对产生过热的原因进行分析,水泥行业的发展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水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在制定中

    "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水泥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建材处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建材处正把水泥业作为试点行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虽然他没有透露下一步政策的主要内容,但水泥行业发展的主题锁定在可持续这个点上是毫无疑问的。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已经成了老大难,而宏观调控仿佛进一步增加了这种难度。下一步国家对水泥业的政策会松动吗?孙星寿分析这种可能性很小。  据了解,在宏观政策的大背景下,获得审批的几个水泥新建项目,都是围绕利用废弃物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业内专家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水泥业的突破口只能是"绿色"。

    客观地分析,宏观调控对水泥业可谓利弊互现。对于大水泥企业来说,虽然暂缓了扩张的步伐,但企业正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弥补在大发展时期来不及做的功课,练好可持续发展的内功。在国家继续维持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下,埋怨、哭叫和申辩都没有意义,只有低头认真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才是正途。

转自:《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