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机械工业不会遭遇"严冬"

时间:2004-10-15 00:00:00 点击量: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9月26日在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高层论坛上作了"中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的报告,对近年来机械工业运行态势、今后发展的走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深入全面的分析。
  增速逐步回落但不会出现"严冬"
  蔡惟慈着重指出,在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的影响之下,今后机械工业增长速度将逐步回落,但不大可能出现以往实行宏观调控时那样剧烈的大落。今年全行业仍将维持较高增长,明年将由高速增长转入正常发展时期。
  他说,作出这样的判断,有这样几个背景依据。首先,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这样的时代特征没有改变。装备工业市场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旺盛的需求。这种大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第二,经济运行本身有它固有的惯性,尽管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强,但是就机械企业来讲,现在的订货都比较多,而机械装备的生产周期一般又比较长。因此,今年全年仍然会维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估计会在25%左右。
  第三,这次宏观调控与以往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实行了有保有压的方针。在这样的方针下,由于机械行业的服务面宽,所服务的领域有一些是要求降温的,但是也有一些是要求升温的。因此,全行业在有降有升的情况之下,就平移了波动的幅度。
  第四,从历史的经验和行业属性来看,机械工业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反应总是要滞后半年左右甚至更长。上半年开始加强了宏观调控的措施,估计到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年初会有一个逐步显性化的表现。
  发展前景长期看好
  蔡惟慈对机械工业的发展前景抱有乐观的态度,并且从国内需求和国际产业转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内需前景长期看好。不但是需求旺盛,而且水平不断提高,电力设备、大型液化装置、天然气长输管线、大型隧道施工用的全断面掘进机、大型井下采掘设备等,需求都很旺盛。基础机械、交通运输机械、农业机械等,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我国机械产品出口创汇连年上升,2003年已经达到了1559亿美元,出口交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由1983年的不到3%,逐年提高到去年的13.86%,今年会进一步的提高。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有进一步增大之势,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量中比重2002年为52.2%,这说明国际转移向我们国家在加快。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跨国公司将我国纳入其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体系。由于我国明显的比较优势,我国的产业优势将继续增加。
  此外,企业活力的增强,产业结构的优化,都有利于机械工业的健康发展。
  核心竞争力是立足的根本
  对于机械工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蔡惟慈认为,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不解决,将对机械工业产生长远的、根本性的影响。由于创新能力弱,我们在国际竞争当中,比较优势主要是体现在中低端的产品领域;由于创新能力弱,使我们的技术发展严重依赖于国外,必须由引进技术来支撑;由于创新能力弱,我国的机械工业大而不强。
  人才培养跟不上、高水平的人才不足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又一根本因素,具有世界眼光和现代经营意识,并且高度敬业的企业家人才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国机械工业接轨世界经济的速度和企业发展的稳定性。高水平的研发人员不足,影响了我们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升级。高技能人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能适应行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机械工业将长期面临自主化的挑战。能否保持并提高行业发展的自主地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现在就行业自身来讲,我们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仍然不足,技术上对外依赖严重。用户出于对技术先进性的追求,对先进技术装备的国产化仍然存有疑虑。而跨国公司在开放的环境之下,在我们国家已经开展了战略布局,我们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被并购的态势在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蔡惟慈认为,机械工业企业应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为只有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