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工程机械行业内外因素导致风险加大

时间:2006-01-09 00:00:00 点击量:

行业提前步入冬天 内功不足春天尚早 
  根据由05年开始的跟踪数据显示,我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整体亏损情况有所好转。全行业亏损比例由去年一季度的30%,降至05年二季度的26%。行业亏损面小幅收缩并非源于企业经营环境和自身竞争能力的提高,而是由于企业数量增加速度高于亏损企业数量的增加速度。由亏损企业的绝对数量可以看出去年一季度亏损企业数量为114家,05年一季度上升为121家,二季度虽降至110家,但在此期间有3家倒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分析表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从04年年初开始,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受到打击。 
  按不同规模分析行业亏损情况,可以看出大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好。7家大型企业中仅有1家经营情况较差占总数的14%左右。中型企业的平均亏损比例为24%左右,亏损情况有所恶化。小型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亏损比例在27%左右。 

  从长远来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目前的问题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但从曾经经历过的三次“寒冬”来看,这个产业及所包括的企业,一些问题依然“顽固不化”,并且尚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此外,通过对行业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企业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下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的偿债能力受到一定影响。我们认为目前工程机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受到沉重打击,加之银行业采取的紧信贷政策使得企业明显感到资金紧张,部分企业濒临资金链条断裂的边缘。 

  通过对行业总体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的研究,我们认为目前来说行业整体的长期偿债能力未受明显影响。但值得警觉的是行业整体的利息保障倍数波动幅度较大。04年2月到05年7月六个季度利息保障倍数的平均值为4.75,最好水平在04年第二季度为7.20,最低水平发生在05年一季度2.76倍。利息保障倍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说明行业运行陷入困境。 

  市场分布集中 地区冷热不均 

  据了解,目前国内工程机械的主战场仍集中于北方。华北及周边地区仍旧有较大的增幅,4月中旬后也出现了一定的回落。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是上一年度受调控影响的项目年内没有完成,而在今年开春重新启动。所以有些市场可能是这部分需求带动的。另外,西南、西北的部分地区市场行情也有所回升,像陕西省今年出现少有的旺销势头,有可能是陕北发现气田等原因,带动了周围相关地区的市场需求。 

  而华南、华东地区代理商认为,市场依旧偏冷,这些地区为去年的调控“重灾区”,所以今天市场的观望情绪仍然较浓,导致销售不畅。同时,山西煤矿开采是支撑装载机等土石方机械热销的主要原因,近段时期不断出现的煤炭事故,导致政府开始了新一轮对小煤矿的清理整顿,最近出现明显回落。虽然山西市场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但能源工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所以发展步伐不可能一下子降下来。 

  对于近期市场突然走好,我们认为,应密切关注机器的最终去向,是到了投资者、中间销售商,还是最终使用者的手中。人们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看待正常的发展速度,今后工程机械行业不应该出现增长过猛的情况。据专业人士预测,今年工程机械行业可能出现近几年来的一个相对低位。特别是由于去年上半年增势过猛的原故,今年上半年前几个月的形势已不容乐观。 

  政策调控方向转变 “紧箍咒”不除难以乐观 

  工程机械行业历来受国家政策影响,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特别是这一次由火热转至相对清淡的速度较快,行业是否会出现1993年宏观调控导致的行业大幅回落的情形还无法确定,但我们认为此次调控不同于以往的政策调整,特别是与1993年相比,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 

  首先在宏观经济环境上,我国GDP需要保证不低于7.1%的增速,才能如期实现进入小康目标,而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最快的是基础设备建设,专家测算这一比例占2.07%之多,这些建设施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规划完毕,大的调整不可能出现。 

  其次,中国今天的资本环境也与当年有很大区别,在总量上,民营成分远远高于国有,其比例为28万亿:13万亿。在一定程度上说,前者受政策调控的影响相对较小,也更为灵活。从最近的投资反弹也可以佐证目前的整体环境和当年已经大不相同了,今年以来投资增长从1月的53%经过宏观调控滑落到5月的18.3%之后,6月份又回升至22.7%,7月则攀升到31.4%,这说明当前在建规模仍很大,新开工项目很多,各地投资积极性依然高涨。因此,这些宏观层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三,虽然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工程机械的强劲增速会被暂时抑制,从工程机械2005年二季度以来的表现看,宏观调控在短期内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已经开始显现,从事物的发展规律看待此次调控也可以理解,任何事情都有高峰和波谷,加上前段时期,行业发展速度过快,特别是在连续三年的大幅增长后,去年和今年一季度仍然创出新高,已经不是正常现象了。 

  统计数据表明,工程机械需求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但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当固定资产进入上升通道时,工程机械增长幅度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下降时,工程机械需求下降幅度将超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幅度。 

  一般来讲,国家宏观调控的时间不会少于两年,我们认为2005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不会放松,工程机械需求难以乐观。由于2004年第一季度基数较高,预计2005年第一季度全行业将出现负增长,上半年也难有大的起色。不过此次宏观调控对行业的挫伤在2004年6-8月份是最为严重的,10月开始停止了下跌的趋势,开始逐步恢复理性增长,所以,预计2005年月度环比下降的趋势将得到遏制,下半年单月同比将有望恢复理性增长,预计全年全行业基本上与2004年保持持平或小幅增长。 

  市场前景喜忧参半 不定因素导致风险加大 

  这一次宏观调控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处于快速发展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这不仅仅是短期的业绩下滑,而且使企业正常的发展计划遭遇了较大程度的破坏。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土地资源的限制、银行收紧信贷使客户支付能力下降影响产品销售;另一方面,工程企业资金紧张可能导致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应收账款困难,坏账比例增加。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除了正在扩建的项目搁浅以外,企业资金来源难以按原计划的得到保障,融资也出现困难。但宏观调控具有时段性和过渡性,城镇化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在未来10年乃至20年以内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宏观调控主要是根据能源供应的瓶颈所采取的短期缓冲措施,而不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停止。因此未来10年工程机械行业总体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 

  我们预计,随着市场需求经过一个短暂的脉冲低谷之后,其增长速度仍将提高。当然,该行业回调的程度和拐点出现的时间,还要看国家宏观调控的后续实施力度以及相关行业受影响程度。 

  而且,国内厂家常用的“调价”手段实际上是令很多行业和企业都头疼的事情。一方面,制造商不停地强调原材料涨价,产品制造成本升高;另一方面,厂商又在运用各种促销手段吸引客户。结果是产品价格不升反降。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工程机械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以装载机为例。2004年装载机行业的价格协调会,销量前几位的企业领导人都悉数到场,足见其涨价的决心。然而,事实证明,残酷的市场竞争最终使这场轰轰烈烈的调价活动无疾而终。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产品的同质化严重。 

  分析师认为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经营目标的不同,国外企业以“赚取最高利润”为目标,而国内企业则多以“市场份额”论成败。从国内外每年产品的统计列表可见一斑,国外多以销售额作为统计对象,而国内却总把销售量排在第一位,这种表象的光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国内企业对于市场销量的过度追求,所以“以利润换市场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分析我们认为外商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及股份制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强,市场的议价及企业的盈利保障能力较强。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因此也有能力更好地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从企业类型考虑,集体企业的资产报仇率仅次于外商企业,表现出较高的水平。然而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企业资产规模较小或资产周转率较高的结果。从未来企业盈利能力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集体企业在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优势地位还不明显,企业未来的发展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 

  从企业规模考虑,大型企业在盈利能力、运行稳定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从短期信贷方面考虑,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都具有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从中长期信贷方面考虑,大型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最强,小型企业虽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但其资产负债率过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差,因此中长期信贷的风险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