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一幅清晰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路线图

时间:2006-04-27 00:00:00 点击量:

   进入2006年以来,无论是在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还是在装备制造企业,人们都在关注一个热门话题: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一话题源自一个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文件已进入最后修改阶段,正式公布指日可待。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快速发展中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其弱点也逐渐显露出来。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对外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总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困扰着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振兴装备制造业已经迫在眉睫。而国务院的《若干意见》则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勾画出了一幅清晰的路线图。
                    
    在这份文件中,人们看到中国政府的勃勃雄心:到2010年,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基本满足国内能源、交通、原材料等行业和领域的需要;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建成若干具有国际较高水平的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中心,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装备制造业地位举足轻重
                    
    记者曾多次就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话题采访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采访中柳院士层层剖析,用有说服力的数据阐述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根据2002年统计数据,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35.75%。这个数字清楚地说明,我国国民经济三分之一强要靠制造业。此外,工业税收的90%来自制造业,工业从业人员80%在制造业。其次,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装备制造业又是制造业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隋永滨在多次接受记者采访中也一直强调,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代表了装备制造业的最高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
                    
    他说,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的综合体现,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代表。纵观世界上美、日、德、法等工业化强国,无不是以强大的机械制造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据隋永滨介绍,《若干意见》是自1983年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的名义下发的有关装备制造业的文件。他说,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2005年9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这个文件,当时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他相信《若干意见》必将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技术装备落后导致粗放增长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特征。柳百成以大制造业的概念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三方面问题:首先是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4%左右,但是却消耗了全世界约50%的水泥,30%的钢材。其次是产品低端,附加值不高。以铸造行业来说,我国铸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普通铸件占到了大约60%,国外是40%。我国的普通铸件比例比国外高20个百分点。第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我国比工业发达国家差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整个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还很薄弱。柳百成引用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话说,如果增长模式还延续这种粗放式,那么到2020年,3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消耗。

    隋永滨也认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投入完成的。他列举数据说,每百亿元产值能源消耗强度:冶金工业是1.76,石化工业是1.3,而装备工业则只有0.18。因此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扩大和提高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强度,也能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重化工业的优化升级、转变增长方式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障。
                    
    进口装备买不来现代化
                    
    不容否认,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现状仍不容乐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在技术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落后5~20年。产品结构也不尽合理。一般低水平加工能力和普通机械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体现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和制造实力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尚不能制造,如燃气轮机、核电设备、抽水蓄能水电设备、高速铁路设备、干线飞机、数控加工中心、轻工纺织装备等,制造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不得不靠进口满足需要。2004年我国进口机电产品达2500亿美元,而且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不到50%。装备类机械产品进出口逆差不断扩大,2002年、2003年、2004年的逆差分别为288亿美元、392亿美元和512亿美元,每年以100亿美元的幅度递升。有关专家指出,国内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和竞争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国内装备制造业将被进口设备冲垮并非危言耸听。
                    
    有人说可以通过进口国外的先进设备来进行中国的经济建设。但是,国外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最尖端设备卖给我们。即使卖给我们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也必然抬高价格。据隋永滨介绍,在西气东输工程中,有一种用于主要管线上的大型阀门,第一次招标时,由于有中国企业参加,因此国外公司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把价格压得很低。但是当西气东输扩容工程招标时,因为没有中国企业参与竞争,国外公司联手一下子将价格提高到原来的近两倍,还要求延长交货期,降低质量保证金。
                    
    中国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是不能靠从国外买设备来实现的。必须立足于国内自己制造,下决心改变目前主要技术装备过分依赖进口的局面。
                    
    开发能力薄弱是发展瓶颈
                    
    我们曾经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设备制造技术,但是却难以跳出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以发电设备制造业来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就引进了美国60万千瓦的亚临界发电机组,当我们经过20年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煤耗指标和可靠性都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的时候,国外推出了超临界机组。而我们刚刚用两套国产化示范工程引进超临界技术,并且消化吸收以后,国外又推出了超超临界技术。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由于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因此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来源过于依赖从国外引进。除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外,大型核电、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空冷发电设备、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设备、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超高压和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等莫不如此。国产数控机床近年来产量增长很快,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飞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每年还要大量进口。这些现实都在警示我们,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正在制约着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进而还影响到国民经济建设。
 

    柳百成指出,由于我们长期不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此相关的基础研究一直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技术薄弱,设计不出创新的产品;二是可靠性技术不足,做一两件产品还可以,批量生产往往就不稳定;三是基础材料不过关,薄弱的基础研究制约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的提升,甚至有些关键产品连螺丝钉也要进口。
                    
    隋永滨认为,研发资金投入太少是制约装备工业自主研发的一个主要因素。与国外公司相比,我们的投入远远不够。欧洲的很多企业,科研攻关费用都能占到销售收入的10%,有的甚至高达20%以上。
                    
    自主开发不是闭门造车
                    
    自主创新分为三个层面,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业内权威人士分析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应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因为有些技术我们同国外相比确实有差距,而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则为引进技术提供了可能。在此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再创新上面,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引进阶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朱森第则认为,从目前来看,我国最有可能实现的是集成创新。
                    
    朱森第把集成创新分成三种情况:一是将其他领域的成熟技术应用到本领域,二是把本领域的单元技术集成起来,三是把企业内部的财务、供销、制造、开发等领域已经形成的新思路、新模式集成起来形成的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认为,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国外技术,要在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自主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不一定是自己去研究开发每一个单项技术,可以通过成熟技术的自主集成,获得集成技术的创新;不一定从头做起,可以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
                    
    柳百成指出,提高研发能力,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制造业的共性技术没人研究。工程技术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竞争性技术,要由企业去研究,而且它是商业秘密;另一类叫做共性技术,它是竞争前技术,里面有各个行业都要用的基本数据、基本工艺。单个企业是不会去研究共性技术的,一定要有国家专门的研究机构或大学去做。美国有大的研究所及大学从事这项工作,日本、韩国也有,叫做研究院、技术研究所。我们国家过去也有行业的研究院所承担共性技术的研究工作,但是院所体制改革以后,共性技术的研究处于真空状态。
                    
    重大技术装备是突破口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这就决定了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不可能各个行业同时推进,而要实行重点突破。为此,《若干意见》提出,以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为重点,实现重点突破,进而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全面振兴。
                    
    隋永滨说,所谓重大技术装备,是指那些技术先进、成套性强、产业关联度大的成套设备产品。这些产品研制难度大、技术附加值高,在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体现了装备制造业的最高水平。把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作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据悉,《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16项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实现国产化。
                    
    隋永滨表示,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给国产装备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给国产重大技术装备提供了一个舞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的国家重点工程,优先批项目、优先安排政策性投资,而且要对有关人员实行奖励。
                    
    企业、政府、市场三者缺一不可
                    
    振兴装备制造业,企业是主体,然而政府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隋永滨指出,目前在装备制造业中国有企业比例较高,存在着机制不活和企业改革、改组、改制进展缓慢等问题。因此,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是要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原则,促进企业观念更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增强企业活力;其次是鼓励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装备制造业,参与装备制造业的改革和改组;另外还要引导研发机构、设计部门、制造企业组建集研发、成套、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隋永滨说,国有大型企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重、经济效益差、发展缺乏后劲,不改不行。但改革就要付出代价,国家已有的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位。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大科研开发费用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重大技术装备。科研开发费动辄几百万元,这么大的投入企业是拿不出的。第二,由于装备制造业的工艺装备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要加大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第三,装备制造业的改革、企业改制比其他行业有更多的困难。现在大部分国有企业的银行欠账欠息非常严重,职工下岗、人员分流也都要支付成本,所以国家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改革、改制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应放在两头:一是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一是实行政府采购,为国产装备创造一些市场需求。政府采购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学习和能力积累的过程,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进入市场所需的必要业绩。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早期主要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限制,通过政府采购可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对于发现新技术、扩展现有技术、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引导投资规模和方向的重要政策工具,政府采购可通过价格、数量、标准及交货期等对企业的预期收益和发展方向产生影响。
                    
    中国的工业发展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机制上没有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准入逐渐放开以后,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进入,促进了工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换。外资和民营资本实际上代表的就是市场机制。它投资的主要依据是产业发展是否有市场潜力,生产成本是否能降低,是否能赢利等,而不是政府的行政指令。
       
    但是业内人士同时指出,虽然市场应该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但是过度竞争则是有害的。装备工业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产能大于需求,因此制造方在市场竞争中往往采取最直接的手段———降低价格。如果是通过科技进步来使生产成本降低,那么降价在使消费者获益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能得到发展。但是现在企业纯粹是靠压缩自身的利润空间来降低价格,使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了阻碍。

    朱森第认为,在培育市场方面,当前应该加快制定《反垄断法》。现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一个重要战略就是把中国一些行业的排头兵企业纳入他们的旗下,形成垄断。所以要加紧制定《反垄断法》,包括对内资企业进入装备制造业应采取扶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