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礼赞① | 孟晓宁:以匠心铸就大国重器 勇闯盾构技术"无人区"

编者按:项目提升年,泉城有木兰。为充分展现新时代泉城女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巾帼风采,弘扬女性奋进力量,助力济南“项目提升年”与强省会建设,精准定格女性建设者拼搏奋斗、破局开新的动人瞬间,讲述她们在项目建设中勇攀高峰、默默耕耘的感人故事。即日起,济南市妇女联合会、天下泉城客户端推出“木兰礼赞”专栏,用泉城女性的奋斗故事传递巾帼建设者刚柔并济的力量,激励更多女性投身项目建设的时代大潮。

“它的直径有17.5米,相当于6层楼高,总长近160米,是由咱们济南生产制造的,全球最大直径的智能盾构机。”站在“山河号”盾构机的面前,济南重工集团智能掘进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孟晓宁的身材显得有些娇小,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到如今的盾构机主驱动研发团队带头人,几年间,孟晓宁已经成了这台“大家伙”的“智慧大脑”。

2016年,盾构机国产化浪潮方兴未艾。刚刚入职济南重工集团的孟晓宁,毅然选择主驱动系统研发这一“硬核”领域。这个被称作盾构机“心脏”的核心系统,涉及机械、液压、控制等十余个学科,数百个精密部件协同运作,其研发难度堪比“机械领域珠峰”。
面对无技术资料、无行业经验、无专业指导的“三无”困境,这位倔强的“85后”女工程师开启了“白+黑”攻坚模式:白天在车间测绘零件、调试参数,晚上研读外文文献、推演力学模型。为攻克主轴承动态载荷计算难关,她连续三个月跟踪地铁施工现场,采集上万组地质数据,独创“五维载荷谱分析法”,将主轴承寿命预测精度提升40%。历时150个昼夜奋战,终于让首台“济南心”在2019年强劲跳动——济南重工自主研制的盾构机成功下线,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在济南轨道交通二期建设高峰期,孟晓宁带领团队开创性研发“模块化协同设计平台”。通过将主驱动系统分解为32个标准模块,建立参数化设计数据库,实现不同型号盾构机的“积木式”开发。这项创新使设计周期缩短30%,成功保障20余台新机和60余台改造机按时交付。
面对复杂地质挑战,她主导研发的双模主驱动系统堪称“变形金刚”:在软土地层自动切换土压平衡模式,遭遇坚硬岩层时秒变TBM模式,施工效率提升50%。针对富水地层研发的聚氨酯动态密封技术,更是将主驱动承压能力提升两倍以上,全面提升了装备技术水平。这些突破使“济南造”盾构机先后攻克北京19号线、广州18号线等超级工程,创下单月掘进680米行业纪录。

作为团队党支部委员,孟晓宁创建“党员创新工作室”,推行“1+N”导师制培养模式。她将十年研发经验提炼成《主驱动设计宝典》,建立行业首个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如今,这个平均年龄32岁的团队已获17项发明专利,培养出省级技术能手5人,成为山东高端装备制造的“尖刀连”。
从普通技术员到省级创新团队带头人,孟晓宁用八年时光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她办公桌上,摆放着“齐鲁巾帼工匠”的奖杯。但她常说的:“工匠的荣耀不在奖杯上,而在那些穿山越岭的钢铁长龙里。”如今,“济南造”盾构机正带着中国智造的基因,向着世界级产业集群昂首进发。
“创新没有性别之分,关键是要把冷板凳坐热。当我们设计的‘钢铁穿山甲’在地下潜行时,那才是工程师最浪漫的诗篇。”孟晓宁说。

来源:市妇联宣传部
编辑:王晓雅
审核:杨小朋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8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43页